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茶叶频道>擦亮名片
分享

海峡网讯(洪伟)看上去没有啥用处的薏米秸秆,在专家的手里却是个“宝”。福建省农科院浦城薏米科技特派团队,创新性地开展薏米秸秆还田栽培大球盖菇,这项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化废为宝”,取得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薏米是福建省特色农业品种和“福九味”道地中药材之一,浦城薏米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浦城薏米的核心产区在官路乡,种植面积约1万亩,薏米成为官路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浦城薏米的绿色发展。

薏米秸秆“化废为宝”,省农科院科特派团队有妙招992

浦城薏米科特派团队发起人林忠宁副研究员介绍,薏米秸秆为薏米谷产量的6倍左右,资源量大,当前薏米秸秆利用主要是整秆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覆盖还田为主,还田利用效率低,还田增效差,缺少经济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薏米秸秆“化废为宝”,省农科院科特派团队有妙招993

针对薏米种植地块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及秸秆资源利用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浦城薏米科技科特派团队在薏官路乡建立薏米秸秆还田种植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基地,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与浦城县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利用农科院生态所的技术,在官路乡薏米冬闲田,创新性地开展薏米秸秆还田栽培大球盖菇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同时实现薏米秸秆基料化与肥料化利用,通过以田养田,以菇促薏,达到地力提升、高产稳产、农民增收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林忠宁副研究员介绍,从2018年开始,浦城薏米科技科特派团队联合浦城、宁化等薏米企业相继建立包括省级科特派示范基地、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在内的薏米标准化种植与产地加工的示范基地7个,面积3000多亩,累计推广薏米“五新”技术15项,带动农民500多户,其中科技示范户15户,户均年增收1.2多万元,累计推广薏米种植3万多亩,取得经济效益1亿多元。

薏米秸秆“化废为宝”,省农科院科特派团队有妙招995

据了解,薏米秸秆还田种植大球盖菇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显著提升薏米的土壤肥力,提高薏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收获大球盖菇,平均亩产大球盖菇约6000斤,按市场较低价格的2元/斤计算,扣除每亩6000元的菌种和人工成本,每亩光大球盖菇就可增收约6000元。

薏米秸秆“化废为宝”,省农科院科特派团队有妙招994

福建省农科院浦城薏米科特派团队发起人林忠宁于2022年获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通报表扬,并先后荣获福建省农科院2018、2019年度“科技服务先进个人”,浦城薏米科特派团队荣获福建省农科院2021年度“科技服务先进集体”。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擦亮名片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