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茶重镇福鼎白琳镇,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是值得浓墨重彩的地方。
这里的白琳工夫,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世界闻名,一度是大国苏联的礼宾茶。而白茶生产,是在“红改乌、红改绿”之后。据白琳老茶人回忆,当时香港市场全销或主销福建白茶的茶楼,因福建白茶数量不足而搭用台湾白茶。扩大福建白茶出口,与台湾竞争港澳白茶市场,这是当时茶叶工作者们的一大主要工作。
白琳茶厂作为省外贸茶叶公司(中茶福建公司前身)白茶的定点加工厂,也承担了很大的生产任务。但当时白茶生产是“看天吃饭”,产量没有保证。白琳的老技术人员回忆说,要增加产量,只能是边试验、边生产、边研究。
解决制作大批量白茶的质量稳定性,是第一个课题,有了多年的积累,白茶室内萎凋工艺应运而生,但随之而来的,是又一大难题,按传统工艺生产出的白茶,成本太高,这如何适应港澳市场竞争呢?省外贸茶叶公司指示,必须生产出一批质量好、价格低的白茶,打退台湾茶商占领的港澳市场。
低成本茶,是好制作的,但是领导却要求,低成本茶不能是不好喝的茶,一定要是好喝的茶。于是省外贸茶叶公司的任务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又开始琢磨:“成本低”只能是采用低档原料,“口味要好”则只能在加工工艺上下功夫了!茶叶的口感与工艺密切相关,这就势必要跳出传统的窠臼,另找工艺突破来满足口感需求。
无数次的摸索和试验,无数人一次一次的攻关,数年投入后,一种低成本的、经过轻微揉捻、发酵、烘焙后的新白茶出世了,它香融于水,滋味与传统工艺白茶相比显得有特色,也很好地解决了香港市场要求的改进“火轻、味淡”的口味需求。
1968年,白琳茶厂批量生产出的300担新白茶,在香港很快脱销,次年产销量即超过1000担,该类白茶的行销,不仅为白琳茶找到了一个新出路,也为省外贸茶叶公司一举在竞争中获胜,成功拿下了港澳市场。
至此,白琳茶厂成为省外贸茶叶公司产制“轻揉捻白茶”的加工厂,后又改名为新工艺白茶,也称新白茶,直至今天。
已故茶叶专家庄任在《中国茶经》中这样描述新工艺白茶:“茶汤味似绿茶无鲜感,似红茶而无醇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
1968年,新工艺白茶的创制,开启了福鼎白茶发展的新路径,解决了当时白琳茶的销路问题,也为如今福鼎白茶、为福建白茶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福州·黄璇
责任编辑:庄婷婷
- 最新爱茶说 频道推荐
-
我的家人与松溪茶(作者 赵述尧)2022-01-0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